A Hidden Life -
The Enigma of Sir Edmund Backhouse
 
不為人知的一生~艾德蒙.拜克斯爵士之謎
 
(本書英國版書名)

 
 
 
 
The Hermit of Peking:
Hidden Life of Sir Edmund Backhouse
 
北京隱士:艾德蒙.拜克斯爵士不為人知的一生
 
(本書美國版書名)

 
 
 
本書主角簡介

 
本書主角艾德蒙.崔洛尼.拜克斯爵士(Sir Edmund Trelawny Backhouse), 二代世襲從男爵,生於西元一八七三年十月二十日,卒於西元一九四四年一月八日,享年七十歲。他是英國的一位東方人文及語言學家,也是拜克斯家族中的異類。 其作品早年於西方社會,在引導洋人對中國末代帝制最後數十年這段期間所持有的觀點看法上,曾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力。但今日最為世人所熟知的,仍是其已被認 定為是杜撰的史料。
 
拜克斯生於英國達靈頓(Darlington)一個嚴謹樸實的貴格會(Quaker,基督教新教的一個派別)家庭。父親約那頓.拜克斯爵士(Sir Jonathan Backhouse)是柏克萊銀行的董事,他的親戚當中包括有傳教士及多位學者,而他最小的弟弟─羅傑.拜克斯爵士(Sir Roger Backhouse)也曾擔任過英國皇家海軍第一海軍卿(First Sea Lord,1938-1939)。
 
但是,他終究還是背叛了自身家族長久以來所信奉的宗教與信條,成為家族裡的黑羊。拜克斯曾就讀過溫徹斯特學院、墨頓學院以及牛津大學,但於西元一八九五年 卻因積欠了巨額債務而被法院宣告破產,也因而放棄當時在牛津大學尚未完成的學業,倉促地逃離英國。
 
他於西元一八九九年抵達中國北京,年僅二十五歲的他,身上帶著英國當時在位當權的幾位大人物親筆所寫的介紹信函(應是他自己偽造的)來到北京,希望能憑藉著自身的漢語能力在羅伯特·赫德爵士(Sir Robert Hart)所管轄的大清國海關總稅務司裡謀求一份工作。由於清朝海關當時沒有職缺,赫德對他表示愛莫能助。但他很快就和泰晤士報在北京的特派通訊記者喬治.莫瑞森醫師熟捻並替他做些翻譯工作。此時他已通曉數種外語,包括現代希臘語、俄語、日語並逐漸熟悉中國地區的各種語文(蒙古文、藏文)。
 
西元一八九九年,拜克斯結識了身為泰晤士報派駐上海的記者濮蘭德(J.O.P.Bland)。 西元一九九零年初夏,義和團運動爆發,六月二十一日,清廷對各國發布宣戰詔書。隨著八國聯軍攻佔北京,中國的「庚子事變」成為當時世界上萬眾矚目的事件。 當年,戊戌變法失敗後,倉皇出逃的康有為在經由上海和香港流亡到日本的過程裡,濮蘭德曾出過不少力,並且對康有為做過比較深入的採訪,所以他自認為擁有向外界詮釋這一事件來龍去脈的專利;而此間的艾德蒙.拜克斯則是號稱自己有辦法接觸到清朝宮廷檔案史料,也自以為對宮廷有著較他人更為深入的了解。
 
由於濮蘭德漢語說得也算流利,所以巴克斯與他一見如故,兩人後來過從甚密。西元一九零八年,慈禧太后逝世,他倆便決定順時而動,利用人們對慈禧的想像和臆測,開始 著手編寫一本有關慈禧的新書。兩人於西元一九一零年出版了一本有關中國歷史的書,名為「皇太后統治下的中國:慈禧生平史」(China Under the Empress Dowager: Being The History Of The Life And Times Of Tzu-Hsi,此書的中譯版名為『慈禧外傳』), 並宣稱其內容主要是依據清朝當時的宮廷內務府大臣─景善,慈禧的私人管家,他所寫的私人日記而來的。
 
而這本日記,拜克斯則聲稱是他自己在西元一九零零年義 和拳亂時,在剛死的景善家中所發現的。只是此部日記手稿的真實性,曾長期備受西方學界各方的質疑而引發不少爭辯。在西元一九一四年,他們又出版了一本名為 「北京宮廷年鑑紀要:從第16到20世紀」的書(Annals and Memoirs of the Court of Peking: from the 16th to the 20th Century,此書民國四年為陳冷汰、陳詒先翻譯為『清室外紀』),而拜克斯就是以這兩本書奠定了自己成為一個東方學者的聲譽與地位。
 
西元一九一三年,艾德蒙.拜克斯開始捐贈自己所收藏的大量中文古書、文卷以及手稿給英國牛津大學的伯德雷恩圖書館(Bodleian Library), 或許他曾期望牛津大學能以延攬他擔任漢學教授做為回報,但牛津大學除了公開正式致謝之外,別無其他實質上的回饋,所以他的這番期望終究是落空了。在西元一 九一三年至一九二三年期間,他一共捐贈了上萬件,總重約八公噸的中文古書及手稿給該圖書館,只是這些數量驚人的個人收藏,當初的出處來源究竟為何,迄今卻 依舊是無人知曉,仍處於一個來路不明的狀態。
 
西元一九一五年,他曾受英國駐北京公使約翰.佐丹爵士(Sir John Jordan)指派,擔任政府的秘密代理人,替英國政府私下在中國境內各地搜購武器軍火,用以在歐洲一次大戰中同德國作戰對抗。西元一九一六年,艾德蒙.拜克斯還代表美國銀行卷公司(American Bank Note Company,1879-1893)和當時黎元洪政府接洽印鈔生意。其後也代表英國著名的造船商─約翰布朗公司(John Brown & Co.)和中國政府簽約,要為中國海軍來建造艦隊船隻。
 
但事後證實,這些都只是他匠心獨運所虛構編造出來的想像罷了,當中沒有一件成真,但卻讓英、美兩國的政府及商業巨頭十足吃夠了苦頭並被騙得頭灰頭土臉。所以當他在西元一九二二年再度回到中國後,對前述的那些交易從此絕口不提。西元一九一八年,他世襲繼承他父親的爵位而成為二代從男爵。
 
他生命裡的最後十八年,都是由一個中國僕人陪伴著,孤獨地在北京度過的。在二次世界大戰結束的前一年,他病逝在北京當時的一所法國 天主教醫院裡,長眠於北京平側門外的天主教查拉墓園。艾德蒙.拜克斯迷人而虛幻的生涯,是由完全的隱居生活與居中聯繫當代東西方事務所交織而成的。他對於 當代的世人曾是個謎,其一生對於探索中國與諸外國殖民帝國,在那段動盪時期的歷史,永遠提供了一個絕佳的話題。

他曾告訴過「藝文文摘」的記者:「我的姓氏正確發音是 "back'us" (My name is pronounced back'us)」。

 
 
 
 

About the Author

 
Hugh Trevor-Roper, Lord Dacre of Glanton, was born in Northumberland and educated at Cahrterhouse and Christ Church, Oxford, where he read Classics and Modern History. In 1957 he was appointed Regius Professer of Modern History and in 1980 Master of Peterhouse, Cambridge.
 
Regius Professorships are "Royal" Professorships at the universities of St Andrews, Oxford, Cambridge, Glasgow, Aberdeen, Edinburgh and Dublin. The chairs were created by a monarch, and each appointment, save those at Dublin, is approved by the Crown.

 
 
 
 
本書作者簡介

 
本書作者修.瑞瓦.崔佛羅伯男爵(Hugh Redwald Trevor-Roper),生於西元一九一四年一月十五日,卒於二零零三年一月二十六日,享年九十歲。他畢業於牛津大學,在西元一九五七年獲得英國皇室認可而被核定為該校現代史之欽定講座教授(Regius professor),曾於西元一九八零年,接任劍橋大學彼得豪斯學院院長(Master of Peterhouse, Cambridge)。 他是英國著名的歷史學家,對英國初期現代史及德國納粹史有獨到的研究。
 
他的著作眾多,主題範圍廣泛,從中世紀至現代的歷史皆有論述。西元一九七三年夏天, 他接獲瑞士某國際性醫學研究機構一位主管的來信,商請他來為已故的艾德蒙.拜克斯爵士所遺留下的兩部回憶錄手稿做鑑定工作,並在鑑定後將它們送往牛津大學 裡的伯德雷恩圖書館保存。由於拜克斯曾長年旅居在中國北京,況且與自己又同是牛津人,自然激起了他濃厚的興趣而爽快地允諾答應接下此件工作。
 
當他開始閱覽兩部回憶錄手稿時,卻發現其中的內容陳述十分令人震驚訝異,因為拜克斯在這裡面記載著自己同當代名人,諸如英國前首相羅斯伯里勳爵(Lord Rosebery)、法國詩人保羅.維荷蘭(Paul Verlaine)、英國作家奧斯卡‧外爾德(Oscar Wilde)以及當時土耳其鄂圖曼帝國的一位公主,甚至中國清朝的皇太后慈禧等諸人,分別皆曾發展過肉體關係。同時他也造訪過俄國小說家托爾斯泰(Leo Tolstoy),還同當代的法國名伶莎菈‧波恩娜(Sarah Bernhardt)同 台演出過舞台劇。
 
他直覺認為,這兩部回憶錄簡直就是色情文學,於是便拿出史學家慣有的治學研究態度,開始認真而嚴肅地著手去調查考證這些敘述的真實性。在 閱遍所有能收集得到的相關文件資料,做過無數次的交叉比對後,崔佛羅伯最後終能清楚辨明這兩部回憶錄內容中的虛實並判定其真偽。同時他也以縱深長遠遼闊的歷史眼光,對艾德蒙.拜克豪斯的成長歷程及性格養成做過一番透視和解析。最終他所得到結論是:這些看似真實而精彩不凡的事蹟,到頭來只是艾德蒙.拜克斯以 個人豐富的想像力所虛構捏造的罷了。
 
其實本書就是作者修.崔佛羅伯男爵在仔細詳盡地考證過艾德蒙.拜克斯爵士所留下的那兩部回憶錄之內容後,所寫成的一份學術性的剖析與心得報告。現今很明確 地,艾德蒙.拜克斯所著作的那些有關於中國的作品,既使不是全部的,也大都是經由他個人的想像所杜撰出來的,因而也誤導了東西方學術界長達數十年之久。
 
然而,其作品對當代的學者而言,也並非全然毫無價值。因為其作品當中,對清末宮廷生活所做的那些詳細的描述與記載,畢竟是出自一位活在當時同個時代裡,自身 精通中文而又有機會得以深入接觸宮廷的洋人之手,縱然他從沒福份能享受到只能存在於想像中的那份親密關係。本書無疑是英國史學家崔佛羅伯男爵對於中國近代 史研究,所完成的一部重要的歷史學著作。
 
同時,藉由此書裡所展現的各項不可爭執之證據和依照這些證據所做出的合理論斷,也為多年來因景善日記的真實性這個 問題,在西方學術界裡所引起的諸多質疑與爭辯,提供了一個能令眾專家學者皆感到信服而滿意的答案,讓這個棘手的問題藉此而獲得最後的仲裁,這場延續了長達 半個世紀一直無法蓋棺論定的爭論,也終於得以平息。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han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